【ReNews】19年荃灣暴動案 警透露「健仔」等人藏身無窗工廈兩年

19年荃灣暴動案 警透露「健仔」等人藏身無窗工廈兩年😞

一度傳出已流亡海外的「健仔」曾志健,星期三在西貢被捕;警務處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下午見記者交代案情,指是按情報拘捕「健仔」等四人,亦拘捕了一名 34 歲貨倉管理員,涉嫌協助他們藏身轉移,透露「健仔」等人藏身荃灣等工廈,年多以來幾乎不外出,轉移藏身處時藏在紙皮箱中扮成運貨,他們被捕時長髮披肩、消瘦落形,「情況完全唔似一個十幾廿歲年青人」。

李桂華見記者時指,涉及健仔等的案情不便透露,以免影響即將要審訊的案件,他主要交代涉嫌協助罪犯被捕的 34 歲男子,指有社交頻道成員遊說正候審的人棄保潛逃,到 2020 年 10 案中四人被遊說,先到美國領事館尋求庇護被拒後,獲安排在荃灣一工廈藏身,「環境非常惡劣、無窗」,過去一年多絕少外出,由協助者提供食物,期間最少轉過三之藏身處,轉移時以「不人道奇怪做法」,以紙箱將四人扮成貨物運走,「之前唔會話佢知下個目的地,覺得自己好似俾人賣豬仔咁」。

李桂華稱,而到今年情況再惡化,藏身地點開始不交租和不安排食物,要藏身者自行買乾糧,到四人昨日被捕時全部長髮披肩、身體消瘦、落形。

李桂華指稱會協助四人潛逃的是「立心不良團伙」,前後收取四人約 40 萬「偷渡費」,已鎖定集團另外十人,部分人已不在香港,又指這些有用眾籌頻道眾籌,並要求藏身的人拍片協助籌錢,「講自己幾慘,叫人籌款俾佢哋生活,一蚊都無落到佢哋手上。」警告曾捐助的人亦可能違反協助罪犯罪,最高可判監十年。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【ReNews】業主突威脅中止租約 「香港人書展」或胎死腹中

業主突威脅中止租約 「香港人書展」或胎死腹中📖

原訂明日(7 月 14 日星期四)開幕的第一屆《香港人書展》可能胎死腹中;主辦方之一、山道文化創辦人楊子俊今稱,之前一晚收到業主通知,指控他們違反合約條款,可能中止合作,目前仍未收到業主最終答覆,「業主可能命令保安唔開門,實質上書展舉行唔到」。

楊子俊向參展商及已購票市民致歉,他強調《香港人書展》並非展覽或政治活動,只是商業活動,場內幾乎沒有社運或「敏感」書籍,若最終仍無法舉行,正正反映香港社會的現實狀況,「係一個好強烈訊息話俾大家聽,香港出版市場現實環境就係咁,就算我哋跟足所有法律要求,都仍然可以出事。」

《香港人書展》原本有 12 間本地出版商、書店參與,包括主辦的山道文化、有種文化、界限書店、白卷出版等,地點在銅鑼灣軒尼詩道「Mall Plus」商場一樓全層,今日舉行傳媒預覽,大部分攤位都已設置好並放滿書籍。

楊子俊在見記者時指,昨晚收到業主透過代理通知,指他們違反合約條款「覺得我哋分租」,又指活動已經「升級」,在網上引起關注,有機會中止合作,他邀請對方今日到場視察,但到中午過後業主代表仍未有到場,他目前亦無收到業主最終通知,最壞情況是書展未能如期舉行,會盡快對外公布。

楊子俊稱,他們已盡最大努力符合消防、防疫以至政治方面的要求,他亦願意作任何修改以換取書展可以繼續舉行,「包括要山道文化退出都可以」,他一直期望能在目前種種規限下,按法例要求舉行書展,若最終仍未能成事,「顯示到而家香港社會實際環境係點樣」。

他又一再重申,雖然舉行書展是因為山道文化早前被貿發局拒絕在書展擺攤位,「原意係想搵替代方案」,但後來愈來愈多參展商加入《香港人書展》,活動亦有了新的意義,作為主辦方他們從來沒有特定目標「要展示咩意志、或者咩特定 message」,書展只是單純作為「香港人為主」的活動,以展示銷售香港讀者有興趣的書籍,活動本身無特定政治傾向,場內有關反修例運動的書籍非常少,相信活動符合所有香港法例,若最終未能舉行,可能會改為網上活動。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【ReNews】發起《自由電影宣言》 電影人堅持忠實拍攝香港

發起《自由電影宣言》 電影人堅持忠實拍攝香港🎞

香港自由愈見流失,不能公映的禁片名單亦愈來愈長,三十多名香港電影人今日發起《香港自由電影宣言》,五個主調是自由、自信、不屈、傳承、根源,強調電影是自由的藝術,「沒有自由的電影終究會枯死,不會在創作上妥協,「只拍自己能夠相信的畫面」,而且以香港為根,「我們在哪,香港就在哪裏。無論身在何地都可以忠實地拍攝香港」。

宣言由發起人包括《少年》導演任俠、影評人陳力行、安娜,周澄,聯署人包括《十年》導演伍嘉良、郭臻、周冠威,《憂鬱之島》導演陳梓桓、影意志總監崔允信、《野草不盡》導演黃靖凝等。

宣言指,在香港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刻比現在更想知道香港到底是什麼,時代大勢強逼人們接受香港是權威國家體制的附庸,不應有獨立個性,「但我們都曉得,不是這樣的。所以我們異議、我們反抗、我們創作」。

而要在當下香港拍電影,困難與風險前所未見,「但弔詭地,現在必定是最適合拍電影、我們最需要電影的時機」,他們要向所有人宣告,要拍出懷抱自信、能徹底為之負責的電影,呼籲所有有志於電影事業的同代人以此為目標,「要相信我們能帶來改變,要相信我們的電影能為香港創造未來」。

「電影萬歲。願香港電影源遠流長。」 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【ReNews】蔡英文悼安倍 「台灣永遠朋友」

蔡英文悼安倍 「台灣永遠朋友」

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星期五被槍手射殺,台灣總統蔡英文今日(11 日)前往日本台灣交流協會,代表台灣政府和人民向安倍晉三家屬致最深切哀悼,嚴厲譴責不法暴力行為。

她又在弔唁冊上寫上「台灣永遠的朋友,感謝你對台日友誼及世界民主、自由、人權、和平的貢獻」。

蔡英文指,過去這幾天在台灣和日本,不少人回顧安倍晉三彈琴悼念日本 311 地震罹難者的影片,他在影片中表達了共同挑戰及互助扶持的精神,「我相信,這也是台灣和日本共同秉持的精神」,亦會銘記他對台日合作的期待,未來台灣和日本會持續合作,深化友好關係,共同創造印太地區自由開放。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【ReNews】河南爆維權抗爭 涉公安勾結黑幫

💪河南爆維權抗爭 涉公安勾結黑幫

近月傳出河南多間村鎮銀行爆煲,存戶血本無歸,據估計全國幾十萬存戶損失近400億,但想示威維權,除被官方打壓,更發生類似 721 白衣人襲擊事件。

近日河南村鎮銀行維權是內地焦點社會矛盾,早前傳出過有外省苦主到河南維權,健康碼突然轉紅,苦主不滿政府以防疫手段打壓維權,甚至警方與黑社會勾結打壓示威等。

據網上流傳相片和片段,今晨再有近3000人在人民銀鄭州分行外示威,打出「反對權力任性」「反對河南省政府聯合黑社會暴力毆打存戶」「要求人權法治」等標語。

據網傳片段,除了民警到場戒備,亦有大批不知名的「白衣人」衝向示威者打人,雙方更爆發流血衝突,多人受傷。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【ReNews】安倍晉三遭槍殺 搶救無效不治

安倍晉三遭槍殺 搶救無效不治

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人開槍射擊命危,有日本傳媒報道他搶救無效不治;中國網友隨即熱烈慶祝,在微博大批愛國小粉紅紛紛上傳各式「慶祝」內容,包括飲茶、食日本菜、飲奶茶食甜品等不一而足,亦有不少網店推出折扣優惠,甚至有門票銷售平台打正旗號「慶祝安倍晉三中槍」,推出多項購票優惠。

安倍中槍消息傳出後,在微博搜尋「安倍」「慶祝」等字眼,隨即會找到海量中國網民慶祝的帖文,雖然亦有小量人提出不應支持恐怖襲擊、人道理由以至批評慶祝的人讓國家蒙羞,甚至令在日華人被仇視等觀點,但主流絕對是慶祝佔絕大多數,不少人列舉安倍參拜靖國神社、親美等「罪狀」;亦有河南的售票平台乘機推出「慶祝安倍晉三中槍」優惠。

目前中國官方未有禁止任何這類「慶祝」表態,且看稍後會否有官方表態或禁止。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【ReNews】百老匯疑停用林二汶禮儀歌

百老匯疑停用林二汶禮儀歌🎥

歌手林二汶在七一發表新歌《中華頌》,被質疑立場轉軚,大批網民湧入百老匯院線網上媒體,要求院線停用由林二汶主唱的片頭戲院禮儀歌,目前該歌曲疑似已停用。

昨晚(7 月 7 日)陸續有網民發現,在百老匯院線戲院睇戲,片頭無播林二汶的禮儀歌,ReNews 記者今親身入場,同樣發現未有播放禮儀歌片段,另外最少兩個觀看不同場次的觀眾均稱,片頭已沒有禮儀歌,播完預告片後會直入正片,記者曾向戲院職員查詢,職員指有部分場次確實無了禮儀歌片段,但不肯定是否全線停用;亦有觀眾指部分百老匯院線仍有播放該歌曲。

ReNews 已向百老匯院線查詢,尚待回覆。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【ReNews】盤點「家超語錄」

盤點「家超語錄」💬

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「復新」(此非錯字,稍後解釋)六天,即到立法會出席第一場答問大會,ReNews 特意盤點「家超特首」語錄,方便市民好好學習,天天向上。


「點解好似香港唔係咁成功,係我哋唔主動將我哋成功故事提醒返自己。」

答問會其中一個焦點,是政府如何講好「香港故事」,李家超提出一個哲學思辯,即香港不成功,是因為香港無主動提醒自己成功。

另外涉及這議題的精句尚有(但不限於)

「但係世界上面,我哋雖然係君子,但係好多小人。」

「我哋唔可以仲諗住,有麝自然香,有時仲要做到畫公仔畫出腸。」

李家超指,香港面對國際社會抹黑,必須做好對外解說的工作,包括派人到海外,因為「seeing is believing」,要將香港的成功「重複地講」,「大家就變得因為我哋係香港而驕傲」。


「喺我過往經驗,政府工作40多年,往往我覺得領導去參與去過問去管,就有結果㗎啦。」

李家超多次強調,要「以結果為目標」強化管治,他的「領導方式」是要求司局長在問題萌芽時主動介入,而以他經驗,只要「領導」盡早介入就會有結果。


「呢個政策組我心入面已經有咗個名,就係叫做特首政策組,點解係特首政策組,唔係行政長官政策組?」

有議員問他是否會重設「中央政策組」,李家超如是回應,他進一步解釋。

至於何以叫「特首政策組」?

是因為他作為特首的角色,第一要向中央負責,亦要向香港負責,他不單是行政長官,亦要有國家視野、照顧香港整體利益、審視國際形勢,所以「特首政策組」是「宏觀性政策決策單位」。

關個名咩事?明就明,唔明,我都唔明。


「我有十五個局…我呢十五個仔仔女女,如果我講某個局,人哋就話我忽略另一個局。」

李家超被問到,預視五年後他最自豪是那個範疇,他如此回應,又指他作為行政長官的獨特角色「其他人無」,就係他要同時向中央和香港負責,「如果我做好呢個角色就係做好行政長官」,而他十五個「仔女」,他希望都可以「獨當一面展翅高飛」。


他又被問到如何改善勞工福利,例如最低工資一年一檢,由於答案過於深奧,凡人難以解讀,只能原文照錄:

「勞工嘅得益係在於整體行業發展,而導致佢有應有嘅收入,而喺佢去追求自己生活領域,如果可以做到一啲既係高增值,導致佢嘅收入多啲,同埋佢整體興趣又符合,所以點解我強調,喺我哋處理勞工福利或者保障,係應該用整體觀嚟睇,希望我哋唔好單睇行業入面嘅循環,我係希望提升到成個社會嘅循環 ,即係話我哋喺培訓,令勞工佢更有自己技術,又可以尋找自己理想,而佢嘅待遇又因為工種嘅含金量提升,而導致佢獲得應有嘅工資,有一個好嘅工作環境,呢個係靠成個政府、成個商界、仲有學術界以及勞工界一齊嘅。」


「我舉個例,呢個係親身有人向我投訴,個投訴人係我自己。」

睇唔明不要緊,不要問、只要信,李家超又分享一個有關他聽的外判制度的投訴:

「有一個外判工作,要將花槽做返高,因為唔夠泥,但係做嘅時候知道無去水位,即係話個花槽一灘水,咁加咗個花槽高咗,梗係要有去水位,但係個去水位就加喺新加嘅花槽嗰個厚度,即係個底係無,上面中間有個去水位,呢啲就係監管方面做得唔好。」


同場加映-建制議員表現節錄

新科議員林素蔚、楊永杰,親切地稱呼「家超特首」,現場氣氛溫馨,充分顯示行政立法關係重回正軌。

另一新科議員陳月明,感謝李家超「復新」六日即到立法會答問,如無意外,意思應為「履新」。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【ReNews】評論:倪匡為何一生反共?

評論:倪匡為何一生反共?

香江一代才子倪匡仙去,隨著香港政治對立矛盾愈見尖銳,他鮮明的反共立場,有時比他等身的著作更搶眼球。

倪匡一生反共,所為何來?謹整理部分公開資料,稍稍加入一些歷史背景以供參考。

倪匡 1935 年在上海出生,本來就讀江蘇省上海中學,絕對是當地名校,是享譽全國的江南四大名中學之一。

作為「名校生」的倪匡,在1951年,即中共建政後兩年,年僅 16 歲就從名校輟學,改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,然後加入解放軍做一個基層軍官。

可以想像的是,當時滿腔熱血的 16 歲少年,單身去追尋「烏托邦理想」,他曾經亦相信過共產主義可以帶來美好生活。

但現實很骨感。

根據他後來的表述,1951到1954年,他作為軍官參與過「蘇南土地改革」。

土地改革是甚麼?

土改,是中共建政初期,三大政治運動之一,(另外兩個,是抗美援朝和鎮壓反革命),簡單來說是就共了地主的產,從地主手中,收走土地所有權,將農村鄉紳地主階層連根拔起,被打成地主的人和親屬被批鬥,被逼自殺者眾,據一些學者估計,土地改革造成 100 萬至 500 萬人死亡。

倪匡「參與」過。

而他作為基層軍官,經歷的「鬥爭」應該尚有不少,例如他加入解放軍這一年仍在進行的鎮壓反革命運動,前前後後可能處決了 200 萬人,有關反革命稍後再說;以至他的家鄉上海,亦正正是後來「三反五反」運動的基地之一。

所謂三反就是反貪污、反浪費、反官僚主義,五反就是反行賄、反偷稅漏稅、反偷工減料、反盜騙國家財產、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,名目如何其實不必深究,大概就是毛澤東無盡內鬥的一些名目,「三反」在1951年底始於東北,到1952年,上海接力成為了「五反」的搖籃,再幅射全國。

這大概就是想追尋烏托邦理想的倪匡看到的現實。

1955年中,他志願報名去內蒙古呼倫貝爾開闢勞改農場,說好聽點就是「農場」,實際上就是穿過半個國土,到內蒙古開闢監獄,他當時開闢的「保安沼機耕農場」,就是現時的內蒙古保安沼監獄。

亦是這裡,倪匡的人生反轉,他竟然被指控「反革命」,據倪匡自己憶述,原因是他和其他士兵,在風雪中將一條木橋拆下來,燒火取暖,以及他偷偷養的狼狗咬傷大隊長。

凍得快死拆橋生火保命都會獲罪,豈不荒謬至極?

其實並不,不過數年前,1950年,曾提到過的抗美援朝當中,就出現了「冰雕連」-早前愛國電影《長津湖》拍的就是這個,當時的「志願軍」第9兵團,在裝備和禦寒不足下傷亡1.9萬人,凍傷2.8 萬人,凍死4千多人,在這種思維下,拆橋生火取暖確實是有反革命成份的。

正正是這背景下,倪匡、當時應該叫倪聰,在1956年5月,決定逃亡,由內蒙古騎馬、再坐火車到大連,轉船去上海,再步行三個月到達廣州,經澳門偷渡到香港,1957年7月終於來到目的地香港。

整個旅程前後用了14個月,據說在逃亡期間,他多次食老鼠、螞蟻、棉花充飢,以至他後來為楊繼繩的鉅著《墓碑》寫推薦序,向來以寫稿快絕天下為傲的倪匡都不禁失語,「在讀《墓碑》時,一面讀,一面不斷皮膚起粒,心口發緊,心理上的震驚,造成生理上的極度不適,以致現在要作介紹,不知如何落筆」,他形容60年代中共倒行逆施造成的大饑荒,「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恐怖和反常!」

在他16歲到23歲左右這段,青少年轉大人的關鍵時期,倪匡見證經歷了以上這些;如是者,倪匡一生反共、在《追龍》預視香港會消亡、打趣說拿妓女和中共的信用相比是侮辱妓女,是否只是剛剛好而已?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【ReNews】倪匡逝世 四大才子僅餘一人

倪匡逝世 四大才子僅餘一人

著名作家倪匡逝世,享年 87 歲。

作家沈西城今日(3日)在 fb 公布倪匡的死訊,「倪大哥今午走了」。

倪匡是香港科幻小說泰斗,其中《衛斯理》最廣為人知,前後出版單行本 156 本,亦寫過大量評論、劇本,與金庸、蔡瀾、黃霑並稱香港四大才子,而今其中三人已逝世。

近年隨著倪匡封筆,新一代更多留意到的是他的政見,2019年4月7日倪匡在港台《鏗鏘說》中指,他的小說《追龍》指要滅亡的城市就是香港;他亦向主持石永泰澄清,自己無講過「妓女比共產黨更可信」,因為此說是侮辱妓女。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