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ReNews】評論:小學生跪地「奉茶」這真的是孝嗎?

福建中學附屬小學,新學年安排小學生跪地「奉茶」。若我是家長,看了這一幕,會立馬安排子女轉校、退學。(雖然從一開始已不會入讀就是了)

先來看看學校是如何演繹「奉茶」這回事:

先跪係跪墊上,用認真誠懇既眼神望住父母,然後拎起茶杯,對住父母講一聲︰「從今以後,我會好好孝順你,你話點就點啦」,請父母飲茶!好喇好喇,爸爸媽媽飲過子女茶,子女聽教又聽話。

這當然令人聯想到魯迅的「禮教吃人」、背後都不過是封建統治者方便愚民統治的一套,2022 年了,還在玩天下無不是的父母(「碰巧」某政府最愛以父母自居),還散發著「萬人齊訟道德經」那種形式主義的腐臭味,這方面不必多論。

最大問題是,學校一方面高舉「孝」,說要師生齊讀《孝經》,但作為教育者他們連自己奉為圭臬的「孝」的理解,都有偏差。

《孝經》如何說孝?

子曰: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夫孝,始於事親,中於事君,終於立身。」

同意與否,《孝經》開宗明義講清楚,孝之始其實是愛惜自己,終於揚名後世讓父母自豪,所謂「事親」服侍父母只是開端,真正重要的是「立身」-自己如何處世做人。

講白啲,做個好人才是至孝,而不是剪指甲揼骨跪低敬茶。至於「我會好好孝順你,你話點就點啦」,更狗屁不通。

曾子曰:「敢問子從父之令,可謂孝乎?」

子曰:「是何言與,是何言與!」「父有爭子,則身不陷於不義。故當不義,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,臣不可以不爭於君;故當不義,則爭之。從父之令,又焉得為孝乎!」

白話講,曾子問孔子,聽爸爸話是否就是孝?

孔子答:你講咩鳩!做爸爸嘅有敢話自己唔啱嘅仔,先唔會陷於不義。見到唔正確,做仔唔可以唔反對老豆,做下屬唔可以唔反對老闆,唔啱就要出聲。淨係聽爸爸話,點可以話係孝順!

學校知不知道他們聲稱要教的「孝」,實際上是甚麼?父母老了為他們剪指甲、供養、聽聽話話?

子曰:「愛親者,不敢惡於人;敬親者,不敢慢於人。愛敬盡於事親,而德教加於百姓,刑於四海。蓋天子之孝也。」

這才是儒家孝的根本,管治者以事親之心事人,但現世何來天子之孝?對不仁而在高位、播其惡於眾者視而不見,卻去宣揚所謂的「孝」而不求甚解,又是甚麼教育?

其實一句到尾,千言萬語都不如已故倪匡先生一句,「人類之所以有進步,是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。」

圖片來源:福建中學附屬學校

ReNews
ReNews

解構新聞、前因後果、當中脈絡,由前《立場新聞》記者創立的一人新聞平台。

分享:

發表迴響